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文字研究》 >从金文的“(旂)”“旅”说到甲骨文的“(┃)”

从金文的“(旂)”“旅”说到甲骨文的“(┃)”

         

摘要

cqvip:曾伯克父甘娄与伯克父甘娄器铭"黍稷■粱"中的所谓"■",簠乙器铭作"旅"。前者多释读为"稻",认为"旅"为"■"误写。或以为"■"为"稻"省变。经比较分析,■应是从禾从"旅"省的"■"字,簠乙的"旅"并非误书,■也非"稻"省变。■、旅即■、稆,原本野生稻(或再生稻)名。金文"稻"从"■"应是从"旅"省,是栽培稻来源于野生稻在文字上的反映。甲骨文的"秜"也为野生稻名,其用为"稻"字,犹如金文"稻"或作"■""旅"。目前所见甲骨文中究竟有没有"稻"字,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