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社会建设》 >社会工作本土化何以可能?--实践哲学的视域

社会工作本土化何以可能?--实践哲学的视域

         

摘要

本土化是将源自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引入本土社会时形成的反思性概念,在理论层面,这一概念直接针对的是社会工作领域里的普适论和文化本真论两种对立观点。目前,本土化的必要性观点受到中国社会工作学界的广泛接受,但是对于本土化何以可能这一核心的奠基性问题却鲜有充分讨论。文章首先批判性分析社会工作的普世论和文化本真论这一对对立观点,从而提出了本土化的理论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借鉴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的理解这一过程概念--在具体情境脉络下的实践活动中,持有前见的人经由消除了主客对立的理解过程,实现了不同视域的融合,并将视域融合后克服了个别性的、更具普遍性的视域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的循环过程,论证了本土化何以可能这一奠基性问题;最后利用中、西方两位资深家庭治疗师的实操案例对本土化的必要性及本土化何以可能的理论进路进行了具体化例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