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东医药》 >特比萘酚治疗生殖器念珠菌病80例临床分析

特比萘酚治疗生殖器念珠菌病80例临床分析

         

摘要

我们采用特比萘酚(又名丁克)治疗8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及包皮龟头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rn 临床资料:治疗组80例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31.7岁;病程4~56周,平均24周;外阴阴道炎43例,包皮龟头炎37例。对照组48例,年龄18~55岁,平均30岁;病程6~52周,平均20周;外阴阴道炎27例,包皮龟头炎21例。两组均至少复发1次。临床表现为女性患者阴道壁充血,阴道粘膜有灰白色假膜,白带较多,呈豆渣样或乳酪样。男性患者龟头及冠状沟处有潮红斑片、丘疹,部分有白色膜状物覆盖,涂片直接镜检可见孢子和菌丝。用药前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及血糖均正常,且3个月内未口服、1个月内未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组口服特比萘酚250mg,每天1次,连服2周;对照组男性外用克霉唑霜,连用2周;女性阴道内放置达克宁栓剂,每天1次,连用2周。分别于治疗后第2、4、8、16周观察疗效。rn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皮损消退,真菌镜检阴性。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皮损大部分消退,真菌镜检阴性或阳性。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真菌镜检持续呈阳性。rn 结果:治疗后第2、4周复诊,两组包皮龟头炎及外阴阴道炎患者的治愈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第8、16周复诊时,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16周后两组外阴阴道炎的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及血糖均无异常改变。治疗组中有5例(占6.2%)出现轻度头昏、恶心、腹泻、眩晕和食欲不振,经对症治疗或未经处理迅速消失,未影响治疗。rn 讨论:特比萘酚是一种丙烯胺类广谱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内角鲨烯的环氧化作用,导致真菌麦角甾醇缺乏和细胞内角鲨烯聚集,引起细胞破裂,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它对细胞色素P450仅有微弱的亲合性,一般无明显的肝肾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特比萘酚对白色念珠菌效果不佳,可能由于其抑制酵母相向菌丝相的转化,从而降低了酵母菌的致病力。本文两组治疗2周时的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8周以后有显著性差异。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继发念珠菌感染者比较多见,念珠菌感染复发率比以往增高,耐药菌珠也增多,仅用外用药物远期有效率只有50%左右;而口服抗真菌药物后疗效明显增加。本文两组包皮龟头炎患者16周以后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而外阴阴道炎则无显著差异,说明本药对包皮龟头炎的疗效好于外阴阴道炎。综上所述,口服特比萘酚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及外阴阴道炎疗效较好,对其远期复发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