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科技术语研究》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量”提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量”提法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年出版一千多种科技类新教材,其中涉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图书超过200种。自从1986年的国家标准将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以来,编辑加工书稿时,将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就成为加工书稿的例行公事。大部分原稿还是使用原子量、分子量居多,有的是编者不清楚国标的规定;有的讲概念时遵照国标用相对原子质量,文中叙述却用原子量;有的认为用原子量比用相对原子质量好。编辑告知编者,改原子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是国标的规定,不应使用非法定单位,书稿出版后,评奖等会大受影响,出版社也要受责罚,编者只好同意修改。现在高教社出版的图书全部使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但应该看到,相当多的科技工作者,并不认为相对原子质量方便、适用,相对原子质量在出版物上广泛采用是行政力量推广的结果。总结笔者多年的编辑出版体会,并征求多位相关学科编辑的意见,有以下想法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