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村百事通》 >21世纪的绿色曙光——中国超级稻研究简介

21世纪的绿色曙光——中国超级稻研究简介

         

摘要

一、水稻产量期待第三次突破rn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而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0%。稻米是我国50%以上人口的主食。在我国人口每年增加约1500万,而耕地不断减少的形势下,要保证粮食自给,就必须大力提高水稻单产。rn  在提高水稻单产的诸措施中,选育和推广良种最为经济有效。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利用矮秆基因率先育成高产抗倒品种,形成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在70年代初,又在世界上首次将杂交籼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单产的这两次重大突破,促使我国水稻平均单产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先后跃上每667平方米(1亩)产250公斤和300公斤的平台。其后,随着主要是良种更新和良法的推广应用,到90年代初期,我国水稻以播种面积计,单产又进一步提高到接近400公斤的水平,从而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当前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难度越来越大,90年代以来单产处于徘徊局面,迫切需要实现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重大突破。rn二、超级稻的由来rn“中国超级稻研究”是农业部遵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开展新的技术革命的指示,站在开创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战略高度,筹划未来,期望最终以科技来解决下世纪初我国粮食供求矛盾,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业部重大科技项目。1998年和1999年又被列入总理基金项目和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rn  超级稻,包括超级常规稻和超级杂交稻。从广义上说,所谓超级稻,应是在各个主要性状方面如产量、米质、抗性等均显著超过现有的品种(组合)水平;从狭义上说,是指在抗性和米质与对照品种(组合)相仿的基础上,产量有大幅度提高的新品种(组合)。现阶段的超级稻是指狭义的概念,它是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入。在矮化基础上寻求产量的突破,需要构建理想的株型并与强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这是超级稻现阶段的特定含义。农业部于1996年制订了超级稻产量、米质和抗性标准,如长江流域的超级杂交稻,至2000年,要求连续两年在两个地点66700平方米(百亩)片上平均每667平方米产超过700公斤,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抗当地1~2种主要病虫害。开展超级稻研究,就是要促成水稻单产的第三次飞跃,力争为2010年达到全国水稻平均每667平方米产460公斤左右,并为在2030年育成广义概念的超级稻,使水稻产量跃上500公斤的新台阶做好技术储备。rn三、主要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介绍rn  我国的超级稻育种由于技术路线先进,育种与栽培技术到位,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自开展超级稻研究后,已育成10多个超级稻苗头品种和组合,累计推广100万公顷左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水稻年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如每年种植200万公顷超级稻,每667平方米增产100公斤,则每年可增稻谷100亿公斤,这对我国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rn  现将主要超级稻品种和组合介绍如下:rn  1.两系法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rn  两优培九是江苏农科院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协作育成。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和9.2%。作一季中稻大面积每667平方米产650~750公斤,比汕优63增产10%~15%。1998年江苏建湖113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产734公斤,比汕优63增产15%~20%。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9月在湖南郴州66700平方米(百亩)片经专家实割和测产验收平均每667平方米产778公斤,最高田块667平方米产达808公斤。rn两优培九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结实率85%左右,充实度良好,抗性和株型等综合性状优良,米质上佳,所测9项指标中6项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通过现场鉴定和品尝,米质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11个审定品种之首。其缺点是在某些地区后期有早衰现象。两优培九因是杂交稻,需年年制种,不能自行留种。rn  2.三系法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rn  协优9308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区试和生产试验667平方米产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和12.8%。1999年春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1999年10月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浙江省新昌县66700平方米示范片考察验收,66700平方米片平均667平方米产超过700公斤,其中的高产田块1141平方米(1.71亩)667平方米产高达812.54公斤,单产创浙江省历史最高纪录。2000年10月,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在相同地点66700平方米示范片进行实割和测产验收,66700平方米示范片平均产量达789公斤,最高田块达818公斤。协优9308集超高产、优质和高抗于一体,但由于弱感光,生态适应性欠广。同样,因是杂交稻,需年年制种,不能自行留种。rn  3.北方直立穗型超级粳稻沈农系列品系rn  沈农606由沈阳农业大学稻作室育成,为沈农265的衍生品系。沈农265于1997年13340平方米(20亩)验收平均667平方米产734公斤,获辽宁省水稻小面积高产竞赛第一名,但该品系米质略逊。沈农606在保持沈农265的超高产特性的基础上,米质和抗性有了重大改进。1999年9月辽宁省科委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沈阳市胡台镇种植的沈农606进行测产验收,折每667平方米产达815.4公斤;2000年由辽宁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沈阳市苏家屯区红菱镇沈农606-3、新民市胡台镇沈农606-14和盘锦市东风农场沈农265三个66700平方米片进行测产验收,平均667平方米产达809.6公斤。沈农606适于北方粳稻区种植,引种南方,生长量变小,产量下降。因是常规稻,可自行提纯留种。

著录项

  • 来源
    《农村百事通》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 作者

    程式华;

  • 作者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农业科学;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