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中昆虫研究》 >蚜茧蜂寄生对寄主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蚜茧蜂寄生对寄主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分布于全国各产麦区,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其可传带小麦黄矮病,且传毒能力较强,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时麦株不能正常生长、抽穗,直接影响产量。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专性寄生蚜虫的一种内寄生蜂(Barlow C.A,1962),可寄生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等多种蚜虫,在田间,烟蚜茧蜂繁殖期从麦二叉蚜的发生开始,直到小麦收获,且在麦蚜发生高峰时达到繁殖高峰,故是蚜虫生物防治上的重要寄生蜂。寄生蜂想要成功寄生,幼虫正常发育,必须改变寄主代谢,克服寄主免疫系统的防御反应,故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要。本试验以烟蚜茧蜂为试虫,通过研究寄生体系中麦二叉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的变化规律,探讨寄生蜂寄生后对寄主体内生理生化的调控,为研究两两之间关系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以正常的麦二叉蚜为对照组;被烟蚜茧蜂寄生的麦二叉蚜为处理组。所选取麦二叉蚜均为2龄且个体大小一致的若蚜。处理组中放入同批次24h内羽化并已交配的雌性烟蚜茧蜂,寄生30min后取出雌蜂,将若蚜放入种植有新鲜小麦的纸杯中隔离饲养。同时,另取同样数量麦二叉蚜若蚜进行相同人为处理,但不放入烟蚜茧蜂,以此作为对照组。取样时间点为寄生后0h、1h、2h、3h、4h、5h、6h、8h、10h、12h、24h、48h和72h。重复三次。提取酶液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蚜虫被寄生后不同时期体内相关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麦二叉蚜被寄生后AChE活性在12h、72h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ACP活性在3h、5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在24h时ACP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AKP活性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仅在10h、12h时AKP活性略高于对照。CAT活性在24h时显著高于对照。POD活性在6h时显著低于对照,在24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T-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本研究旨在从麦二叉蚜被烟蚜茧蜂寄生后体内6种酶活性的变化这个方面为出发点,研究了6种酶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其中CAT活性变化规律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差异,可能由于不同供试昆虫体内酶种类、浓度及其组成不同,或昆虫个体生理机能的变化、蜕皮等原因造成的。但要明确其中的作用机制及不同昆虫、不同组织中酶活性的特异性,这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