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哲学进展》 >从“人神相契”到“天人相分”——先秦儒家对西周“圣人”观念的转换

从“人神相契”到“天人相分”——先秦儒家对西周“圣人”观念的转换

         

摘要

圣人观念的形成经历了连续不间断的演变和积累,逐渐成为一个稳定的观念。由最初的“圣”义到“圣”观念,其间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进程。西周圣人观念的形成是在殷商晚期圣人观念的基础上建立的,晚商的统治者仅仅把自己的先祖称为圣人。至西周时期先王系与先正系把自己先祖(前文人)也称为圣人,并且在帝左右,具有神的位格,与上帝一起作为祭祀的对象。至先秦儒家,圣人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一类的人,并且圣人不再具有神的位格,而成为一种理想化的人格。从西周初的“人神相契”到荀子“天人相分”,圣人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体现在先秦儒家对西周“圣人”观念的狭隘上。不仅仅是圣人观念所包涵的内容狭隘化,而且对圣人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先秦儒家的圣人来自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在儒家的“圣人”观念中,不存在人与神的冲突,圣人再神圣也是人,而不具有神格。本文以先秦儒家的圣人观念为核心,考察先秦儒家对西周圣人观念的转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