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走向世界》 >孝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

孝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

         

摘要

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有许多规则:"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死后,守制三年。这是大的规则。小的如日常生活中,早晚请安问候,年节下跪叩头,等等。总之,孝的本质就是长幼有序,父尊子卑。孝道为中国社会编织了许多的"三同堂"、"四世同堂"的"合家欢",使中国的家庭保持了千百年的稳定,可说是功莫大焉。直到今天,重伦理、重家庭的东方美德,依然是我们的道德骄傲。但我们这一父慈子孝的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竞争中,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症。翻开每日的大报小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用高标准、严要求逼走甚至逼死自己的孩子,或者不孝子报年迈的父母赶出家门,不孝媳逼着生病不能做家务的婆婆交假条的消息不时出现。不管是予受制于父,还是父受制于子,"受制"都有是因为过于依赖对方。我们似乎是成年特别晚,老得又特别早的民族。这不能不归之于发展完备的孝道。"孝"使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唯父母之命是从所以我们总也长不大;孝也使我们在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因为有子孙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