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与湖沼》 >中国近海藻毒素及有毒微藻产毒原因种调查研究进展

中国近海藻毒素及有毒微藻产毒原因种调查研究进展

         

摘要

麻痹性贝类毒素在我国近海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基本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南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21世纪初,北黄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近几年,渤海和福建近海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较重;可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微藻有亚历山大藻和裸甲藻等.采用小鼠生物法检测我国近海腹泻性贝类毒素超标率32%左右,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仅有3起超标的研究报道;现行小鼠生物法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假阳性问题十分突出,应尽快废除;腹泻性贝类毒素均是脂溶性的,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在我国近海常年可检出,偶有虾夷扇贝毒素和鳍藻毒素超标现象.可产生脂溶性毒素微藻有鳍藻和原甲藻及网状原角藻等.失忆性贝类毒素在我国近海常有检出,但无超标现象;产毒微藻有拟菱形藻等.西加鱼毒素在我国南海污染较重,但毒素标准物质的匮乏,限制了西加鱼毒素的调查研究;至今尚未确定产生西加鱼毒素的微藻.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结合已成为藻毒素快速准确检测成熟的技术,逐渐代替小鼠生物法和液相色谱法.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与湖沼》 |2019年第3期|511-524|共14页
  •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大连市藻毒素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大连市藻毒素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大连市藻毒素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大连市藻毒素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大连市藻毒素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

    大连市藻毒素重点实验室 大连 11602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海洋生物;
  • 关键词

    中国近海; 藻毒素; 有毒微藻; 毒素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