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天然气工业》 >受显微组分控制的深层页岩有机质孔隙: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组分分类及其孔隙结构特征

受显微组分控制的深层页岩有机质孔隙: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组分分类及其孔隙结构特征

         

摘要

目前对于深层页岩有机质组分识别及其中孔隙定量表征的研究不足,给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造成了困难.为此,以该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为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面扫描能谱分析,对深层页岩中的有机质组分进行有效识别,并利用PCAS软件定量对比不同有机质组分孔隙的发育特征,探讨了有机质孔隙发育、焦沥青孔隙保存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深层页岩中的有机质组分主要为沥青和干酪根,其中沥青主要为焦沥青,从中可以识别出有形态和无固定形态焦沥青,从干酪根中可以识别出藻类体碎片、细菌集合体、笔石体和微粒体等;②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与有机质组分类型密切相关,焦沥青孔隙十分发育,以气泡状、海绵状孔隙为主,藻类体碎片孔隙少量发育或者不发育,细菌集合体可见不规则孔隙发育,笔石体和微粒体基本不发育可视孔隙;③较之于黏土质页岩岩相,硅质页岩岩相中焦沥青孔隙更为发育,并且石英对于孔隙的保护作用优于黄铁矿、碳酸盐岩矿物;④无固定形态焦沥青、细菌集合体和藻类体碎片中孔隙以介孔为主,球状焦沥青主要为大介孔与宏孔,藻类体碎片中孔隙的发育与其原始类型有关.结论 认为,深层页岩中焦沥青孔隙的孔径、形状系数等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反映地层的压力环境,进而间接反映页岩气的富集状况.

著录项

  • 来源
    《天然气工业》 |2021年第9期|23-34|共12页
  • 作者单位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西华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深层页岩; 有机质组分; 干酪根; 焦沥青; 孔隙特征; 页岩气富集状况;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