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菌物学报》 >燕麦紫斑病的病原

燕麦紫斑病的病原

         

摘要

2013年8月在甘肃省通渭县的一块燕麦田中,叶片和小穗上出现大量紫色病斑,病株率达100%.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核腔菌属Pyrenophora(synonym:Drechslera)真菌.通过Koch's法则明确了菌株ASA-13的致病性:在8-22°C下,接种植株产生紫色叶斑,在20-25°C下,接种植株产生中心黑色、周围黄褐色至淡黄色叶斑,一些病斑几乎成为条斑.在20°C下,菌株ASA-13人工接种可侵染皮燕麦、裸燕麦、高粱、小麦、玉米和青稞离体叶片.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燕麦紫斑病病原为毛壳核腔菌Pyrenophora chaetomioides(syn.:D.avenae).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了试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在PDA培养基上菌株ASA-13的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C.

著录项

  • 来源
    《菌物学报》 |2021年第7期|1627-1638|共12页
  • 作者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农业农村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甘肃天水741200;

    兰州海关技术中心 甘肃兰州73001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兰州) 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农业农村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甘肃天水74120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农业农村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甘肃天水74120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70;

    农业农村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甘肃天水7412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燕麦; 紫斑病; 燕麦内脐蠕孢; 毛壳核腔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