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电影评介》 >战争记忆的影像化建构:以“新主流”电影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书写为例

战争记忆的影像化建构:以“新主流”电影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书写为例

         

摘要

近两年,以《金刚川》(2020)《长津湖》(2021)《狙击手》(2022)《长津湖之水门桥》(2022)等为代表的一批抗美援朝主题战争电影相继出现,其以官方背景、类型化架构和主旋律色彩,深度汇入并丰富了已趋成熟的“新主流”电影。文本之外,围绕这批影片展开的各类访谈、评论和研究成为热点,同时形成了一种接受性的话语,将70年前的历史记忆引入当代的文化空间之中。电影《上甘岭》(1956)、《英雄儿女》(1964)是“十七年时期”中国电影对抗美援朝战争进行集中表现。无论何时,当我们要再现过去时,我们所选择的媒介和形式都将对其创造的那种记忆产生影响。如果说,基于真实历史的战争叙事自有其纵贯时空的稳定结构,那么新时代下电影工业的崛起、影像生产/接受的数字化转型、电影观众的代际更迭等,则无疑充当了新的变量,直接影响着近期的战争记忆构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