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电影评介》 >消费视域下的多重身份焦虑——论电影《再见瓦城》的身份求证与告别

消费视域下的多重身份焦虑——论电影《再见瓦城》的身份求证与告别

         

摘要

导演赵德胤曾在其自述中这样说:“从小到大,贫穷之于我,就像是一只永远摆脱不掉的野兽,不停地追赶着我往前跑。”[1]在个体的境遇中,贫穷的梦魇超越了民族身份的疏离,成为当下缅甸华人最为棘手的物质牢笼。或许可以剥去“离散”的民族性外衣,将其理解为后现代普遍存在的某种人类文化特性或者说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状态。

著录项

  • 来源
    《电影评介》 |2018年第2期|28-31|共4页
  • 作者

    黄钟军; 费园;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