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美眉》 >大学生介入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大学生介入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摘要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校突发舆情事件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学生群体在相关舆情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大学生态度心理、介入方式、介入特征以及存在问题四个方面,进一步了解目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大学生群体的介入概况。关键词:传播学;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是特指以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为焦点、以学生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互联网平台表达情绪的便利,都使高校的学生群体为主要传播主体并且产生了强大影响力的观得大学生群体对介入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有较高倾向性。点、态度、言论等。高校的体系庞大且复杂,因其特殊性也从人群特点上来讲,大学生年轻单纯,正义感强,对攸关自使其发生的突发事件受到社会公众更为广泛的关注。身利益的事件较为关注。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0.76%的人同时,作为与学校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大学生拥有突发对于参与高校舆情事件的积极程度较高,77.94%的人倾向于事件“当事人”和网络舆论“主力军”的双重身份,是舆论认为大学生群体介入对事件处理产生了影响。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想要加强对学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一)围观、好奇心态需了解并理清大学生群体的介入行为。在高校突发事件爆出之始,大多数大学生对事件都抱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结合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共收集了好奇的心态围观事件,以浏览行为开始,加之新闻中出现与535份有效问卷,并与3位学生参与者1位老师进行访谈,并自身利益相耦合的关键点的情绪激化,被事件卷入的程度加根据调查展开对大学生群体在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的介深,行为从介入向参与转化。例如西安外国语厕所偷拍事件入态度、介入方式、介入渠道、介入特征的分析研究,为建中“厕所”“偷拍”等字眼抓人眼球,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吸引带有好奇围观心理的大学生群体立学生、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舆情管理机制提供参考、建议、。,(二)自我代入、宣泄失衡等心理进而顺利应对高校突发事件。随介入的程度加深,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相一、面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大学生的态度应变化。事件爆发后,每位受众都可能对事件的当事人过度心理关注从而产生自我代入、心理位移的应激现象,受众的视角从高校突发网络事件的舆情表达中,可以清晰地洞察到和立场发生偏移,不同的舆论阵营产生。大学生情绪化特点大学生参与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使其在介入过程中易产生激烈争论,形成舆论漩涡。而在这美眉·教研与美育2022.04观点交流125一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在宣泄情绪时无法掌握分寸,容易造窝式增长,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的垄断和信息的控制,这些成网络暴力等后果。信息真伪难辨,信息接收者很可能成为网络舆情中“失真化”(三)自嘲与解构、对抗心理话语传播的“盲从者”,并在情绪主导下进一步误导其他旁后真相时代下新闻舆论的不断反转、碎片化事实的真假观者,当内容失真到一定程度便会成为虚假信息,颠倒是非,难辨,当代大学生在介入舆情事件中,喜欢用“自嘲”、开引起舆论场的转变。玩笑的方式描述事件特征,在嬉笑怒骂中完成对专业、权威人云亦云的现象层出不穷,部分“意见领袖”基于不实的解构,一方面这种心理暗合了网络时代发展特点,具有极信息发表言论后,“羊群行为”促动的“随大流”等现象,强的传播效果,而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事件本身的舆论争辩程使整个事件的观点更加一致,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对学校处度,削减了事件的严肃性。玩笑式的表达是对传统严肃话语理的不满,成为部分学生情绪爆发的导火线,采取讽刺、辱的一种反抗心态,映射到事件发展本身,大学生对事件发生骂性的话语表达自己憎恶分明的态度。当西安外国语大学事后官方发出的通知和公告,也仍然会抱着怀疑、讽刺的态度件一出,学生群体对偷拍男子的指责转为对学校行为的道德审视处理结果本身。批判以及整个西安地区的谩骂,引发论战,网络舆情话语介入逐渐演化成一场网络语言暴力的狂欢。二、介入方式(二)行为介入社会学将介入界定为“社工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计划服务目标的过程”,我们将高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大学生的介入概括为,大学生参与网络71.6%,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有麦舆情进行干预,推动事情的发展并关注事情的走向及结果。克风”,大学生作为网络参与者的重要群体,“两端一微”根据大学生高校突发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