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科学》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

         

摘要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现状,于2019年5月分别对建国后黄河入海口4个流路区域20个潮间带站位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纲16目37科60种,主要优势种有托氏(虫昌)螺(Umbonium costatum)、泥螺(Bullacta exara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8.34个/m2和398.3 g/m2;各流路区域的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786~1.409,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为0.332~0.462,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216~1.692.平均密度在不同地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各采样站位物种相似度较高.黄河入海改道、防潮坝建设工程以及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分布及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为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以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科学》 |2021年第2期|11-21|共11页
  • 作者单位

    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101;

    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10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7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71;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2;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2;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2;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4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生动物学;
  • 关键词

    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潮间带; 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