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地质前沿》 >南海西北部琼东南盆地陆架坡折带类型及沉积作用特征

南海西北部琼东南盆地陆架坡折带类型及沉积作用特征

         

摘要

陆架坡折带特殊的地形地貌反映了其独特的水动力和沉积特征.根据水深和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陆架坡折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现代陆架坡折带的成因及其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现代陆架坡折带呈NE SW向展布,水深变化大,形态复杂,自西向东陆架坡折差异较大.西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250~700 m,宽约7 km,高差450m,坡度平均为2°,地形平缓,槽谷不发育;中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250~750m,宽约10 km,高差500m,地形平均坡度为7°,槽谷呈V型或U型,长约5~6 km,宽约3~8 km,下切深度100~300m;东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400~1 500 m,宽约30 km,高差达1 100m,平均坡度为10°,槽谷呈“V”型,长约13~28 km,宽约为3~4 km,下切深度最大达500m.结合琼东南盆地构造区划和物源特征,对琼东南陆架坡折带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划分坡折带类型.西部陆架坡折带以大量的沉积物不断加积为主,地形平缓,槽谷不发育,属堆积型陆架坡折;中部属过渡型陆架坡折带,沉积物供应量小,侵蚀和堆积作用同时存在,相互制约,槽谷规模小,滑塌作用较弱;东部为侵蚀型陆架坡折,以底流冲刷侵蚀为主,槽谷及滑塌发育.总体反映了不同区段位置沉积物供给,沉积物堆积,底流侵蚀等作用的差异,是形成现今陆架坡折地貌格局的重要因素.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8期|1-9|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510301;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51007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51030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510075;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51007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大陆边缘;
  • 关键词

    南海; 琼东南盆地; 陆架坡折带类型; 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