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轻合金加工技术》 >1235D铝合金电池箔针孔缺陷形成机制及改善措施

1235D铝合金电池箔针孔缺陷形成机制及改善措施

         

摘要

利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对1235D铝合金电池箔针孔缺陷位置进行宏观、微观形貌观察,并对针孔处异常区域进行微区成分分析,探究针孔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235D铝合金电池箔针孔形貌主要呈现三种类型,A类沿轧制方向呈不规则豁口状,B类沿轧制方向呈长条状,C类垂直于轧制方向呈不规则凹坑状。在三种针孔处均发现明显异物,根据能谱成分分析结果,推断异物分别与富Fe析出相、轧辊脱落物及熔体精炼后残留杂质相关联。依据三类针孔的形成机制,分别提出添加变质剂、规范轧辊磨削工艺及增加多孔管式过滤器等改善措施,降低了针孔密度,减少了D级及以上针孔数量,针孔缺陷得到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