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文学少年》 >“后进生”永远是“后进生”吗?

“后进生”永远是“后进生”吗?

摘要

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是 “朽木不可雕”。难道朽木永远都不可雕吗? 回答肯定是:“不一定。”“后进生”是相对的,在“后进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明。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众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 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读小学时被誉为“爱捣蛋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 也不少。据中国青年报报导:一个平时连两位数加减法都不会做的差生,在谈起“养鸟经”却口若悬河;一个门门都不及 格的“后进生”韩寒,居然成了一针见血的大作家。由此可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的 工作位置,学生也是如此,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抱着“一碗水也要救活几棵秧苗”的信念, 坚持“誓把锈铁炼成钢的精神”,对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把一个个“淘气包”转变过来,把全心的精力用在教育上。 因此说,“歪脖子”树也可以变成有用之材,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善待差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后进生”也能成 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