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从“倡导通才”到“通专并重”——竺可桢大学育人理念的转变及其启示

从“倡导通才”到“通专并重”——竺可桢大学育人理念的转变及其启示

         

摘要

竺可桢早年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教育,儒家强调博学通达、担当社会大任的思想对他后来形成通才教育理念具有一定影响。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受到西方传统自由教育理念的影响,这种理念不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而主张培养有教养的博雅之才。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竺可桢效仿哈佛大学,倡导通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0世纪40年代后,面对当时中国急需大量专业人才的现实,同时在强调科学应用功能的贝尔纳主义和主张通专结合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影响下,竺可桢对“通”和“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育人理念逐渐转向通专并重。深入考察竺可桢大学育人理念的转变,对我们今天深刻理解大学教育“通”与“专”的关系,更好推进新时代大学教育的通专结合,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