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掺铜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

掺铜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正硅酸乙酯(TEOS)、硝酸钙、铜/抗坏血酸复合物作为玻璃前驱体合成掺铜介孔生物玻璃,通过TEM、FTIR及氮气吸附法等测试方法表征该玻璃材料的表面形态、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并测定不同剂量掺铜梯度对介孔生物玻璃粉体的生物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选择不同比例的铜/抗坏血酸复合物可以获得可控的掺铜介孔生物玻璃纳米球,其中样品1Cu-MBG、5Cu-MBG、7Cu-MBG的孔容分别为0.62、0.74 m^(3)/g和0.78 m^(3)/g,孔径分别为6.91、7.28 nm和10.06 nm,随着Cu含量的增加,Cu-MBGs样品的孔容和平均孔径均增加;所有样品颗粒均表现出较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且体外生物活性良好。所制备的玻璃材料有望应用于骨组织再生修复和皮肤缺损愈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