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近30年新诗形式流变与诗性流失——以傅天琳前后期诗歌创作为例

近30年新诗形式流变与诗性流失——以傅天琳前后期诗歌创作为例

         

摘要

重视声韵与文体属性相对规范的诗歌,及以"废韵"为特征强调自由灵活的"无韵诗",构成了中国新诗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的互动消长,反映出新诗形式发展的基本走向.受近30年整体环境影响,傅天琳在前、后期的创作中,对这两种形式都进行了尝试.因此,透过傅天琳的诗歌,大致可以窥见当代新诗形式的流变轨迹.考察这两种新诗形态的差异及其影响,对中国诗歌的方向选择及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