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最大加速度记录分析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最大加速度记录分析

         

摘要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是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又一次破坏性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观测网络有100余台仪器触发并获得加速度记录.设置在四川省宝兴县防震减灾局的强震台(编号51BXD)在东西向获得了1.026g(-1005.3 gal)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这是我国首次在自由地表获得峰值超过1g的记录,是我国强震动观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经震后灾害调查,发现观测台站附近建筑物破坏并不严重,确定地震宏观烈度为Ⅶ度,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议.通过现场考察,初步认定台站的特殊选址带来了局部地形影响,陡峭山坡放大了高频段地震动.还分析了宝兴县另外3个强震台站的观测环境,并采用全球新一代地震动预测方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台在小于0.2s范围内的反应谱放大明显.为了进一步说明台址受场地地形影响,对台站附近进行了背景噪声测试,采用水平/垂直谱比法计算了场地背景噪声的卓越周期、水平向放大系数,得出了随着地势由山脚向山坡上增高,场地卓越频率逐渐增大,且放大系数也随之增大的结论,这与51BXD强震动记录反应谱特征一致.最后,与汶川地震典型记录反应谱、抗震规范谱等进行对比,分析了51BXD强震动记录不同频段的特点;结合附近建筑物现场震后调查结果,初步解释了造成建筑物破坏较轻的原因,验证了局部地形影响是造成峰值加速度记录较大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783-791|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100029;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震观测结果的解释与处理;
  •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最大强震动记录; 局部地形影响; 测试; 放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