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2种昆虫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体表侵染模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2种昆虫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体表侵染模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摘要

[目的]在前期筛选获得对草地贪夜蛾高效致病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GZSL-1和玫烟色虫草(Cordyceps fumosorosea)菌株IFCF01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2株菌株在草地贪夜蛾体表的侵染模式,为阐明菌株致病机理,提高昆虫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分别接种菌株GZSL-1和IFCF01(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7孢子/mL)后分生孢子在幼虫体表附着、萌发、穿透和增殖的过程.[结果]菌株GZSL-1和IFCF01萌发后均可形成附着胞,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结构对2株菌株分生孢子萌发、附着和穿透芽管长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株菌株在各结构区均有较高的萌发率(>90.00%)和附着胞率(>80.00%),在平缓结构区比瘤状突起结构区观察到更短的穿透芽管.在各结构区,菌株GZSL-1形成的穿透芽管长度均短于菌株IF-CF01相应的芽管长度,在平缓结构区,菌株GZSL-1的穿透芽管长度显著短于菌株IFCF01(P<0.05).菌株GZSL-1和IFCF01分生孢子接种后分别在16和8 h内萌发,在24和32 h内普遍出现穿透结构穿透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壁.2株菌株的初级和次级分生孢子分别在接种后72和96 h内出现.[结论]扫描电镜观察证实球孢白僵菌菌株GZSL-1和玫烟色虫草菌株IFCF01对草地贪夜蛾具有高致病性,揭示了病原真菌分生孢子在草地贪夜蛾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后续2株菌株的改良及田间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