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全化”还是“安全议程化”

“安全化”还是“安全议程化”

         

摘要

汉语"安全化"一词,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存在,基本含义是"使变得安全",即"由不安全变得安全",指向的是由不安全变得安全的客观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在翻译介绍以巴瑞·布赞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理论时,把这一安全理论中的securitization一词,也翻译为"安全化"。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securitization一词,含义与汉语中原有的"安全化"一词不同,不是"使变得安全"的含义,不是指"由不安全变得安全"的客观过程,而是指把原来不在安全讨论范围的问题纳入安全讨论范围之中进行讨论,因而是一个主观过程。因此,根据其理论解释与含义,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理论中的securitization一词,应准确汉译为"安全议程化",而不应翻译为给人以误导的"安全化"。把一个不在安全议程内的问题纳入安全议程进行讨论,并没有改变这个问题究竟是不是安全问题的客观现实,改变的只是这个问题是否被纳入安全议程的主观认知。由于security一词在英文中的多义性,它在表达与汉语"安全"相同的"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含义的同时,还可以表达人们对安全的感受,甚至可以表达安全行动、安全机构,等等,因而汉语中表达"使变得安全"之含义的"安全化",也可以翻译为英文securitization。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