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体外循环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体外循环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期间实施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0例心脏瓣膜置换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接受的不同通气模式分为组Ⅰ(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均为0)、组Ⅱ(潮气量为5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0)、组Ⅲ(潮气量为0,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cmH2O)和组Ⅳ(潮气量为5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cmH2O),每组10例。记录胸骨锯开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关胸后及体外循环后4h的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分流率(Qs/Qt)、吸气峰压(PIP)、死腔容积与潮气量比(Vd/V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心脏指数(CI)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与胸骨锯开前比较,体外循环后4h时间点各组PaO2显著降低,CI显著升高(P<0.05);组Ⅰ和组Ⅱ的Qs/Qt、PIP、Vd/Vt显著升高,而Cdyn明显降低(P<0.05);组Ⅲ和组Ⅳ的AaDO2显著降低(P<0.05)。在体外循环后4h时间点,与组Ⅰ和组Ⅱ比较,组Ⅲ、组Ⅳ的PaO2和Cdyn明显增高(P<0.05),而AaDO2、Qs/Qt、Vd/Vt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单纯机械通气相比,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持续气道正压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