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震研究》 >溪洛渡水库近场区蓄水前后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研究

溪洛渡水库近场区蓄水前后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研究

         

摘要

cqvip: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提供的近震数字波形记录,采用基于P波初动和S/P地动位移振幅比的HASH方法,计算了溪洛渡水库近场区2009年1月-2018年12月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从中选取质量可靠的震源机制解,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获得了该区的应力场图像;基于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水库蓄水对当地应力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前地震类型以过渡型为主,走滑和逆冲型地震次之,正断型最少;蓄水后,过渡型地震明显减少,其它类型地震均不同程度增多,逆冲型地震数量与蓄水前相比增加近一倍。蓄水前后区域应力场发生了一定变化,具体表现为最小压应力轴的仰角增大,变化非常显著。这可能表明,蓄水造成的应力加载与地壳中应力量级可以比拟,对当地的应力环境提供了重要约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