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青海汉、藏、蒙古族人群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

青海汉、藏、蒙古族人群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

         

摘要

目的讨论青海地区汉、藏、蒙古族人群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分别检测汉、藏、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及正常人群ACE基因的I/D多态性,分析计算DD、ID、II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相关基因的OR值。并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血压水平,推断各基因型与不同民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汉族、藏族、蒙古族高血压患者DD、ID、II的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2.4%、42.9%、4.8%;55.6%、35.4%、9.1%;17.2%、64.6%、18.2%,D、I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3.8%、26.2%;73.5%、26.5%;49.5%、50.5%。汉族、藏族、蒙古族正常人群DD、ID、II的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6.9%、44.8%、8.3%;42.1%、36.8%、21.1%;15.6%、62.5%、21.9%;D、I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9.2%、30.8%;60.3%、39.7%;47.2%、52.8%。对于藏族病例组和正常组,以II基因型为参照基因,DD、ID两种基因型的OR值分别为3.237(95%CI=1.364~7.681)、2.359(95%CI=0.965~5.767),以I等位基因为对照,D等位基因的OR值为1.830(95%CI=1.209—2.770)。汉族及蒙古族人群中,三种不同基因型之间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藏族人群却有显著性差异,且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水平均表现为II〈ID〈DD。结论青海地区汉、藏、蒙古族间ACE基因I/D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且I/D两种等位基因也存在种族差异;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是藏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基因;携带D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藏族人群高血压罹患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