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从《论语》中孔子对隐士的态度看孔子的隐逸观

从《论语》中孔子对隐士的态度看孔子的隐逸观

         

摘要

《论语》中提到了很多隐士,如楚狂接舆、长沮、桀溺、石门守门人、荷蒉者、伯夷、叔齐、柳下惠等。这些隐士大致可分为避世、避地、避人三个类型,孔子肯定和认同的是他们的"避",不赞成的是他们"避"的方式。孔子采取"无可无不可"的避地、避人的隐逸方式,是与他以"道"为进退准则的隐逸观直接相关的。"道"包含多重意义,是"仁",是"德",是"义",也是"礼",简而言之,是一种伦理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维护的是以仁义礼智信等为基础的仁政王道思想。"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是孔子最基本的隐逸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