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古地理学报》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微生物丘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微生物丘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摘要

通过野外露头与钻井剖面的室内外分析,确认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发育有微生物丘,它们主要由凝块灰(云)岩、叠层灰(云)岩和微生物粘结颗粒灰(云)岩等组成.这些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较为典型的凝块、叠层、窗格、粘结等组构.微生物丘大小不一,实测高度一般为几十厘米至几米,宽度通常变化于几米至几十米之间,具有底平顶凸的典型丘形外貌,以发育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为特征,一般由丘基、丘核、丘盖3 个微相组成,也可与颗粒滩共同构成微生物丘滩复合体.基于区域古地理背景和微生物丘特征的剖析,认为川西北地区栖霞期沉积环境总体受限,推测为半局限—局限台地环境,水深较浅,能量普遍不高;海平面频繁的相对升降变化和微生物丘的侧向迁移叠置,导致发育于缓坡背景下的碳酸盐岩台地极易受限,引起早期沉积物发生与丘滩发育密切相关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因此,微生物丘滩复合体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台缘坡折带、台内缓坡折带和高地是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带,这对寻找规模性层位不稳定的带状白云岩储集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将大大拓展栖霞组白云岩储集层的勘探领域.

著录项

  • 来源
    《古地理学报》 |2021年第6期|1110-1124|共15页
  •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四川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四川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4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四川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 重庆40002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四川江油621700;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四川成都610041;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四川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四川成都610500;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天然气地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5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岩;
  • 关键词

    微生物丘; 微生物岩; 沉积环境; 栖霞组; 下二叠统; 四川盆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