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华卷柏药用活性成分的分布特征

中华卷柏药用活性成分的分布特征

         

摘要

【目的】阐明我国特有植物中华卷柏中药用活性成分在不同产地、不同生育期及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产自太行山系(小五台山、梁沟山区、摩天岭、狮子峰和万仙山)的5种野生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为材料,于2011年7月和10月,分别采集营养叶期和孢子叶期的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并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产地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组织部位分布差异及分配比。【结果】5个产地的中华卷柏中均含有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但二者的含量及分布规律不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均高于扁柏双黄酮,且以梁沟山区中华卷柏全株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最高,为5.498(7月)和6.624(10月)mg/g;而扁柏双黄酮含量在小五台山(7月)和梁沟山区(10月)的中华卷柏中最高,分别为1.261和1.797mg/g。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也有变化,随着中华卷柏孢子叶的形成(10月),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均有所提高。在中华卷柏的各组织部位中,2种双黄酮的分布规律比较一致,均以营养叶中最高,茎次之,根最低。在孢子叶中2种物质的含量均表现为空孢子穗>小孢子>大孢子;且空孢子穗和小孢子中穗花杉双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扁柏双黄酮,分别是扁柏双黄酮的4.10倍和2.40倍;而大孢子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却明显低于扁柏双黄酮,不到扁柏双黄酮的1/3。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在中华卷柏的分配比均为根最低。【结论】产地和发育期不同的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分布存在部位差异。此外,中华卷柏的孢子叶中也有双黄酮存在,且在空孢子穗中的含量较高,可以用作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