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章学诚“六经皆史”与阳明“五经皆史”之关系探究——兼论礼制儒学与心性儒学

章学诚“六经皆史”与阳明“五经皆史”之关系探究——兼论礼制儒学与心性儒学

         

摘要

实斋"六经皆史"是建立在其道论基础上的,而实斋的道论和道器合一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道乃万物之所以然之"道",是没有形名的。此道必借世间万物来显示,这是第一层面的道器合一;第二层的道乃圣王参照第一层"道"的形气化轨迹而制定合乎道之制度法规,也即周公之治道。其道器合一表现为道(圣王治道)出自于器(有形世象、人伦日用);第三层之道乃是载入典籍中的道,即孔子所述之道,而此道的根源乃是周公之道。因此,孔子六经之道其实并不是道,而是器。此层面的道器合一乃是周公之道与六经之合一。实斋之道论最后停留在第二层,这使其更接近朱子而不是阳明。其"六经皆史"乃是第三层之道向第二层之道的回归,即六经之道向周公之道的回归。而实斋"六经皆史"与阳明"五经皆史"相比较,只是形似而内核大相径庭。实斋思想的路数依然属于朱学范畴。实斋与阳明之不同,体现的也是礼制儒学和心性儒学之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