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现代肿瘤医学》 >中美两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的对比研究

中美两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中美两国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的差异.方法:对比分析1999年至2008年间中国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的研究数据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 1988年至2008年间的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总共662 902例患者中,白种人557 162例,占84.0%,黑种人57 890例,占8.7%,黄种人47 850例,占7.2%,亚裔35 318例,占5.3%,华裔8 321例,占1.3%,中国人4 211例,占0.6%.与美国女性相比,中国女性Ⅰ+Ⅱ期乳腺癌比率低(73.9% vs 86.1%),诊断年龄<40岁者比率高(18.7% vs 5.6%),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低(57.4% vs 78.1%),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低(58.2% vs 66.7%),手术方式中全乳腺切除术比率高(88.8%vs 33.2%),象限切除术比率低(6.6% vs 62.0%),术后放疗比率低(25.9% vs42.4%),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0 1).相对于美籍白人及黑人女性,美籍华裔Ⅰ+Ⅱ期乳腺癌比率高(88.7% vs 86.8%vs 78.3%),诊断年龄<40岁者比率高(9.4% vs 5.0% vs9.1%),手术方式中全乳腺切除术比率高(37.2%vs 32.9% vs.32.8%),术后放疗比率高(43.4% vs 42.8% vs 38.1%),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0 1).但是ER阳性率、PR阳性率和象限切除率高于美籍黑人,而低于美籍白人,分别如下:ER阳性率(77.4% vs 79.7%vs 63.0%)、PR阳性率高(67.4% vs 68.1% vs52.0%)、象限切除术比率(59.3% vs62.6% vs58.2%),均具有显著差异(P <0.000 1).亚组分析发现,不同种族间、亚裔及国人间、非华亚裔、华裔及国人间Ⅰ+Ⅱ期、诊断年龄<40岁、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比率、手术方式及放疗比率差异显著(P <0.000 1).结论:中国女性呈现出“2高4低”趋势,即诊断年龄< 40岁者高,乳腺全切术率高,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比率低,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低,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低,象限切除术比率低.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可能与种族、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相关.局部治疗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