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泊科学》 >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

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分析

         

摘要

放养河蚌,提高水体透明度以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是湖泊生态修复中的常用手段之一.而小型杂食性鱼类鳑鲏依赖河蚌繁殖,河蚌放养可能会促进鳑鲏种群的发展;而鳑鲏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仍研究较少.于2018年11-12月通过原位受控实验,设置对照组、河蚌组、鳑鲏组和河蚌+鳑鲏组,研究了鳑鲏(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与河蚌(背角无齿蚌Sinanodonta woodiana)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结果 表明:鳑鲏显著增加了上覆水总氮、总磷、悬浮质和叶绿素a(Chl.a)浓度;但并未显著影响无机悬浮质的浓度,说明鳑鲏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较弱.此外,鳑鲏显著增加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蓝藻的比例.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并未受鳑鲏的影响,但显著增加了浮游动物的丰度,其中以轮虫为主.鳑鲏组的底栖动物总丰度(主要为水丝蚓)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鳑鲏对水丝蚓的摄食压力较低.鲭皱与河蚌交互作用对总磷、Chl.a、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河蚌虽然抵消了部分鳑鲏对水质(如氮、磷和悬浮质浓度,以及Chl.a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等)的负面影响,但其对浮游动物和水丝蚓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湖泊生态修复和管理中,需要关注和重视鳑鲏等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对水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物理(网簖等)或生物(放养肉食性鱼类)等方式将其控制在较低密度水平,从而降低这些鱼类对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群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维持生态修复效果的长效与稳定运行.

著录项

  • 来源
    《湖泊科学》 |2021年第4期|1230-1240|共11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州51063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科研教育中心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科研教育中心 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州510632;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科研教育中心 北京10004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杂食性鱼类; 营养盐;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水丝蚓; 大鳍鱊; 背角无齿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