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思史互动:《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思想历程

思史互动:《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的思想历程

         

摘要

冯契先生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有两个重要版本,一是1978-1980年同名课程的授课笔记整理稿(“打印稿”),二是1983-1985年陆续出版的“定稿”.在完成“打印稿”后,冯契讲授了《逻辑思维的辩证法》,方才着手把“打印稿”修改为“定稿”.正是《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给予了冯契提出“广义认识论”的直接灵感,进而促成了“定稿”中《绪论·第二节》的写作,从而使得以认识史为中心的哲学史写作得以在很大程度上容纳中国哲学传统中注重“人道”问题的特点.但是,三对范畴(“感性—理性”“绝对和相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矛盾运动的认识史框架和“广义认识论”中四个认识论问题(“感性”“知性”“理性”和“德性”)的设置之间,在如何协调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理论困难.由此产生的张力可能是冯契思想晚年发展的动力之一.冯契的哲学史写作以“力求按历史的本来面目来理解”为目标,而所谓“本来面目”,在其真理学说中指“本然界”或“自在之物”,是一个用以表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辩证统一的概念.可以看到,出于认识论上的自觉,冯契在勾画中国哲学史逻辑发展的“圆圈”时,理论上的魄力是与对自身写作有限性的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