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荆州花鼓戏:历史轨迹与文化地位——基于文献与田野的考察

荆州花鼓戏:历史轨迹与文化地位——基于文献与田野的考察

         

摘要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四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到清代康乾年间,在较长的时间段中被称为“土花鼓”、“地花鼓”.荆州花鼓戏诞生之初,不过是乡间农人生活中的一种歌唱,一种小戏,其后,从“自发”的状态走向“自觉”的文艺形式,从单一的艺术走向丰富的艺术形态.建国后,更登“大剧之堂”,并完成了从“淫戏”到“正剧”的转型,成为湖北现代文艺的有机成分.由于荆州花鼓戏以地道的天沔话作为语言声腔,以一剧一调为自己的艺术特征,以贴近江汉平原的草根性为自己的文化特色,从而深深扎根于江汉平原的广袤大地上,成为当地人们心目中的“国戏”,也因此获得不朽的生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