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8F-FDG PET/CT在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化疗后腹膜后肿瘤残留中的判断价值

18F-FDG PET/CT在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化疗后腹膜后肿瘤残留中的判断价值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18F-FDG PET/CT在判断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化疗后腹膜后转移病灶残留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例睾丸非精原细胞生殖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患者进行BEP和/或VIP化疗后18 F-FDG PET/CT检查均提示腹膜后存在活性肿瘤病灶,之后行开放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与术前PET/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33.4±11.17)岁,5例患者化疗后腹膜后淋巴结大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3.22±0.77)cm vs(1.72±0.49)cm,P=0.006],腹膜后淋巴结清扫(RPLND)前18F-FDG PET/CT腹膜后病灶最大摂取率(SUVmax)较化疗前出现一定程度下降(8.09±5.08 vs 3.80±1.86,P=0.116),RPLND术后病理结果提示:3例患者腹膜后未发现明确转移病灶,1例患者术后病理回报为成熟畸胎瘤,1例患者为胚胎癌合并卵黄囊瘤成分,18 F-FDG PET/CT判断肿瘤残留病灶假阳性率为60%,准确率为40%.〔结论〕对于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瘤化疗后的患者,单纯利用18 F-FDG PET结果判断肿瘤病灶是否残留的准确性较低.

著录项

  •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44-48|共5页
  • 作者

    马金超; 王硕; 杜鹏; 杨勇;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泌尿外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4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泌尿外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4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泌尿外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4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泌尿外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4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泌尿生殖器肿瘤;
  • 关键词

    PET/CT; 非精原生殖细胞瘤; 化疗; 病灶残留;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