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池学院学报》 >白龙和神仙:人类的想象与精神寄托

白龙和神仙:人类的想象与精神寄托

         

摘要

有一段时间,因随宜州市文物管理所的李楚荣先生到宜州城北白龙洞拓碑,得以遍览洞内外的碑刻。这些或清晰或模糊的荒野文字大多刊刻于明清时代。宋代的碑刻也是有的,只是风剥雨蚀,多数已残损不堪。清晰可见的两块宋碑都与佛教有关。一块位于白龙洞口一面倾斜的石壁上,境地险绝,像一面有字的旗帜悬挂在幽暗的空中。千年的风雨飘摇,竟撼不动这方匀净的石头。这块碑叫《婺州双林寺善慧大士行迹应现图》,它以图文相应的形式记录了善慧大士的各种事迹。善慧大士又名傅大士,是南朝佛教界的神异人物,被尊为维摩禅的祖师。他在双林树下结茅苦修七年,最后感得释迦牟尼佛、金粟佛、定光佛从东方放大光明。相传他是弥勒菩萨在汉土的化身。他最重要的偈语是:“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表达了他对佛性的理解。这一观点,为佛教界众多大德所称许。另一块摩崖石刻在洞内石壁上,叫五百罗汉名号碑,它列出了五百大阿罗汉的名号,碑中有一幅图案,是释迦佛讲经的情景。十多个尊者环侍左右。图的线条精细,有一种飞动的感觉。仿佛寓示着那遥远时空的法会至今仍在持续。李楚荣先生考证出它是国内现存的最早的五百罗汉名号碑,比江苏江阴的那一块五百罗汉碑早36年。江阴碑已无实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