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池学院学报》 >心灵深处的谐音——论人类和谐的普适性

心灵深处的谐音——论人类和谐的普适性

         

摘要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动荡而四处奔走的众多思想家,对此多有精要论述.自秦以后,提倡社会和谐的思想有所弱化,但其思想一直得以延续,直至近代.西方文明中的"和谐"理念以古希腊为盛,后来文艺复兴时期及至近代出现过两次高潮,宗教看到了现实世界的苦难与不公,但它不是去建构现实中的和谐,而是到现实世界的彼岸,求得幸福与安宁."和谐"在本质上是矛盾同一性的具体体现,是驱动自然、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中国共产党要成功的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就必须身体力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消除党内日盛的腐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