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天福之面”的图像与信仰——尼泊尔佛教美术的考察与研究

“天福之面”的图像与信仰——尼泊尔佛教美术的考察与研究

         

摘要

"天福之面"(kritimukha)与龙王、摩羯的图像组合,作为龛室造像、陀兰那、金刚宝座的装饰图像,在西藏、印度佛教艺术普遍存在,特别在尼泊尔的尼族(Newari)艺术中尤为流行,这类龛室造像由此而被学术界认为是尼泊尔佛教艺术民族化的表现。另一方面,从佛教造像的变革来看,随着曼陀罗宇宙信仰的形成,佛教艺术向密宗(Tantric Buddhism)演进,"天福之面"图像因其具有庇护的能力和功用而成为坛场的重要组成。密宗的发展是印度波罗(Pāla)艺术的巨大成就。因此,以"天福之面"图像为源点的考察,对理清晚期佛教与印度教艺术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得波罗艺术对尼泊尔、中国西藏的影响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