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心即理'何以成为阳明心学的基石——王阳明对'心即理'的传承与论证

'心即理'何以成为阳明心学的基石——王阳明对'心即理'的传承与论证

         

摘要

王阳明为何传承陆象山"心即理"命题?又如何对此命题进行"论证"?以往的讨论虽然有所关注,但大多语焉未详.根据考察与分析,王阳明之所以传承并信奉"心即理",约有三大起因:置疑朱子"格物"之学,源于动机与结果何者为判定是非根据之困惑,默认孟子、象山一系学问之旨趣.而王阳明对"心即理"的论证,大致不外乎唯心论、价值论、宇宙论、德性论四个向度.王阳明认为,具体物事稍纵即逝,因而若使"理"免于消失之风险,必须寄付于恒久不失的"心";事象价值的显现与否完全取决于"心"在不在场,"心"若不在场,事象即无意义,因而事象不离于"心",故"理"在"心";宇宙万物进化的顶点是人心,"心"是宇宙的精华,宇宙万物皆摄于"心";人之于先天的善务必自信自觉,自信善体才能发用流行,才能确立是非善恶标准,而自信善体,便是"心纯乎理".可见,王阳明关于"心即理"的论证,既具逻辑上的严密性,亦有体系上的自洽性,从而为其心学体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