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意象派诗歌及其艺术特色——兼谈与中国古诗的形似神异

意象派诗歌及其艺术特色——兼谈与中国古诗的形似神异

         

摘要

西方诗歌自12世纪初在普罗旺斯达到繁荣阶段以来经历了巨大变化。当达尔文最终砸碎陈旧的唯心主义目的论时,法国诗人莫里亚斯率先于1886年宣称从浪漫主义到自然主义的文学倾向现在结束了。莫里亚斯认为诗歌中的堆砌事实、单纯描写、道德说教、一味感伤、过份简单化以及平淡乏味的设想已经完全过时。一种新的艺术终于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象征主义为先锋的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崛起了。在英国和美国为现代主义诗歌开先河的是意象派诗人。英国诗人特·伊·休姆(T.E.Hulme)可谓意象派思想意识上的创始人。他于1908年在伦敦创办了诗人俱乐部。尔后,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EzraPound)来到伦敦,促成“意象派”(Imagism)这个名称,并于1913年在美国《诗刊》杂志3月号发表了第一个政策声明。1914年庞德出版了题为《意象主义者们》(Des Imagistes)的诗集。庞德以诗人特有的敏锐迅速扯起意象派的旗号,成为这一流派的泰斗,却又迅速撤离了他亲手扶植的团体,转向“旋涡主义”的文艺运动。此后,美国诗人爱米·罗厄尔(Amy Lowell)主编了1915年、1916年以及1917年的意象派诗选,担任意象派的主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