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物学杂志》 >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氮沉降浓度差异的响应

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氮沉降浓度差异的响应

         

摘要

为了解氮沉降背景下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以小泊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水平(0、2、5和10 g/m2)的模拟氮添加试验,基于高通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真菌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Mortierellomy-cota),氮处理显著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相对丰度.NMDS分析显示,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在氮处理下均发生极显著变化(P<0.01).聚类分析表明,随着施氮浓度的上升,土壤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差距加大.随着施氮浓度的改变,微生物的α多样性指数在0~15 cm土层中发生显著改变,15~30 cm土层变化不显著.细菌和真菌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不同,细菌的α多样性呈上升趋势,而真菌的α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可见,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结构产生影响,对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氮沉降背景下的湿地管理提供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生物学杂志》 |2021年第6期|75-81|共7页
  •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
  • 关键词

    高寒湿地; 氮沉降;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