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蚌埠医学院学报》 >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诊治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诊治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方法、改善疗效的措施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39例急性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将其分为治愈组(104例)和病死组(35例),对其发病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39例病人中40例确诊为肠系膜动脉栓塞,75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4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其中行CTA/CTV检查者18例,15例可直接确诊为AMI,敏感率为83.33%;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者2例,均确诊为AMI。103例病人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6例术后病死,术后病死率25.24%;34例病人行保守治疗,病死9例,保守治疗后病死率26.47%;接受介入治疗的2例病人均治愈;139例病人总体病死率为25.18%(35/139)。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089,95%CI:1.004~1.182)、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OR=1.015,95%CI:1.004~1.026)、乳酸水平升高(OR=4.302,95%CI:2.276~8.132)均是AMI病人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A/CTV、DSA检查有助于AMI早期明确诊断;包括手术、保守治疗、介入在内的针对性治疗以及综合治疗十分重要,对于符合条件的病人早期介入治疗能够提高生存率;年龄增加、C反应蛋白和乳酸水平的升高是预测AMI预后转归不良的重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