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我国个人敏感信息的界分基础及其立法表达——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我国个人敏感信息的界分基础及其立法表达——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摘要

根据敏感度、 价值梯度和侵害风险性等不同,个人信息分为一般个人信息与个人敏感信息.面对个人敏感信息亟待保护的需求,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陆续出台新近界分范例,而我国相关规范则或狭窄或宽泛且司法裁判缺乏统一标准.结合域内外理论与实践,我国立法应对个人敏感信息做出立体界分:内涵上,界定为"一旦泄露或滥用,将会对个体的自由与人格尊严造成极大威胁,极易给信息主体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个人信息";种类上,列举为"个人健康信息、生物识别信息、身份证件号码、行踪信息、财产信息、性生活和性取向等";判定上,规定为"需考量信息处理情景和信息处理目的等因素".基于此,应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民法典(草案)》)第一千零三十四条,并设计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条文,从而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恰当的立法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