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影响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影响

         

摘要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艺措施响应敏感,为此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短期耕作和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土壤(0~5 cm)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2011年在湖北省均川镇,设置了免耕(NT)和翻耕(PT)两种耕作方式以及6000 kg· hm-2(SR3)、4000 kg· hm-2(SR2)、2000 kg· hm-2(SR1)、0 kg·hm-2(SRo)四种还田量试验.为期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田土壤共检测出了21种不同的磷脂脂肪酸类型,以iC15:0、C16:0、10Me17:0、Cyc19:0为主,分别占总磷脂脂肪酸的9.6%~ 11.6%、16.1%~19.0%、8.7%~13.0%和7.6%~9.8%,各处理土壤总磷脂脂肪酸含量在25.35~43.06 nmol·g-1波动;免耕显著提高了表层土壤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显著降低真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量以及真菌/细菌、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Shannon-Winner指数;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细菌、真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生物量以及真菌/细菌、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f丰度指数.因此,秸秆还田提高了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短期免耕主要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

著录项

  •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年第8期|1577-1584|共8页
  • 作者单位

    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武汉430070;

    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武汉430070;

    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武汉430070;

    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武汉430070;

    农业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 武汉43007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环境微生物学;
  •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