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信息时代文艺经典化的“次优主义”

信息时代文艺经典化的“次优主义”

         

摘要

信息时代文艺经典化已经变成了一个经济学问题。首先,在生产环节,文艺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泛经典”化之间存在着很深的关联,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更加突出,形成规模量产与优质作品生产的悖论。其次,在传播和消费环节,利用人工智能(AI)推送——互联网基于一种算法导向的信息推荐技术,造成“尖叫效应”和“信息茧房”的叠加,使得“最优作品”埋没,“次优作品”突显。最后,通过现象学观察和认识论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探索,某种看起来严重退化的文艺形式,通常都起于民间,紧贴时代,服务于大众。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其存在的本质,即艺术品被经验多少便存在多少,绝大多数接受者选择一种较为轻松和容易的方式,文艺经典化的“次优主义”在信息时代成为必然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