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艺术百家》 >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

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随着大众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出现了"视觉文化的转向"(Visual Cultural Turn)。所谓"视觉文化"是指具有"视觉性"(Visuality)的文化,即以图像、影像、景观为具体形态,以将某种观念或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并被他们接受或消费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文化。作为对这种转向的理论回应,视觉文化研究——一个关于"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和社会经验的视觉建构"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国际学术界迅速崛起,同时带来了基于视觉文化研究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VCAE)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基于学科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DBAE,四个学科基础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和艺术创作)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之间关系的探讨和论辩。在视觉文化的转向中,我国正在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展文化强国建设战略,重点实施"一个工程",构建"四大体系"。"一个工程"就是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四大体系"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通过"一个工程"、"四大体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大学艺术通识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即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全体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公民素养;另一方面要为培养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所需要的创意创新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宽厚的教育基础。这些专业人才包括"二为"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创作人才、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人才、服务现代文化产业(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装饰、服装设计、网络与数码设计)的人才等。为了达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的模式这个目标,相继开展了包括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基于学科的艺术课程(DBAE课程)与视觉文化艺术课程(VCAE课程)的关系问题,以及VCAE课程在中国大学开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核心问题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编辑部委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孙杨对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本文为访谈记录,以飨读者。

著录项

  • 来源
    《艺术百家》 |2016年第5期|135-137,142|共4页
  • 作者

    周宪; 孙杨;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艺术理论;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