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遗传》 >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

鸟类羽毛颜色普遍存在性别二态性,即雄性羽色相对于雌性更鲜艳,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与环境对性别的选择效应或性别间的种内竞争有关。鸟类羽毛颜色性别二态性的生理因素及遗传调控机制一直备受关注。了解两性二态性特征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性的交配策略及种群的行为和进化过程。研究表明,ASIP、MC1R、TYRP1和BCO2等基因能调控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的形成,主要通过控制黑色素或胡萝卜素产生或降解的速率和类型,或通过调控色素生物合成途径。本文综述了影响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的生物学意义、直接原因(化学性颜色、物理性颜色)、性激素对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的影响,以及部分关键基因调控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深入理解鸟类羽色性别二态性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