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地质》 >藏北阿翁错地区中基性脉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板内伸展构造作用

藏北阿翁错地区中基性脉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板内伸展构造作用

         

摘要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该缝合带南部的北冈底斯地区发育有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岩浆岩,其岩石成因与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的中基性脉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广泛发育的脉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以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研究区辉绿岩脉以低硅(SiO2=50.03%~51.13%)、低铝(Al2O3=15.52%~16.03%、低钛(TiO2=1.22%~1.31%)、富镁(MgO=9.19%~10.37%)、富钠(Na2O=3.10%~3.58%,Na2O/K2O=1.73~1.87)为特征;闪长岩脉以相对高硅(SiO2=55.58%~56.22%)、低镁(MgO=4.69%~4.64%)、低钛(TiO2=1.01%~1.06%)、高铝(Al2O3=17.74%~18.72%)、富钠(Na2O=1.55%~5.03%,Na2O/K2O=1.81~3.61)为特征,属于钠质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二者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均表现为右倾型,具弱的Eu负异常,重稀土元素总体上变化不大.微量元素上均表现出以富集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LREE)元素,亏损Nb、Ta、Ti高场强元素(HFSE)为特征.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闪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9.2±1.2) Ma,辉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8.4±2.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向晚白垩世过渡期间,其岩浆源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的混染,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铁镁矿物和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构造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中基性岩脉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下,其产状受区域应力场控制,其动力学背景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的软流圈上涌,诱发岛弧和岛弧后方的地幔岩浆发生补充性对流循环而形成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关.表明研究区至少在99.2 Ma时,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已经完成,由早期构造挤压环境转向晚期构造伸展环境.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地质》 |2019年第6期|1356-1371|共16页
  • 作者单位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8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地质年代学;
  • 关键词

    中基性岩脉; 伸展构造; 班-怒缝合带; 地质调查工程; 阿翁错; 西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