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十七年散文创作主体状态分析

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十七年散文创作主体状态分析

         

摘要

"十七年"的散文创作作为整个"十七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题材的选取和风格走向上本应呈现一种多元化的态势。然而,这段文学历史记载的却是一段文学艺术审美性缺席的历史。就整个"十七年"散文文本而言,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散文创作主体状态的变异,对这一结果的形成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延安文学一体化的走向和延安文化建设的局部经验对建国后整个"十七年"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散文创作方面则表现为对主流话语题材的过分推崇、对散文诗意的片面追求和对散文写作技巧的刻意经营等等.面对这样一种的文化语境,当时许多作家冰心、茅盾、巴金、沈从文等,实际上已经转入了沉寂状态,这实际上就是对当时主流话语的一种不认同。以沈从文为例,他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社会"一方面表示了欢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